首页 > 说政策 > 关于人才
中共江阴市委印发《关于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0打造人才引育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5-06
 

各开发区党(工)委,各镇(街道)党(工)委,市机关各部门,市各直属企业党委,市各直属单位党组织,各驻澄单位:

《关于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0打造人才引育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江阴市委

2021年5月6日

关于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0打造人才引育新高地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的战略,以更加开放、更大力度、更加高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江阴“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优化实施“暨阳英才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突出“千凤还巢”,实施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育政策

1.海内外顶尖人才团队支持计划。聚焦千亿级支柱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大力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或发达国家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等顶尖科技人才及团队来澄创新创业,根据其发展需要量身打造发展平台,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对引领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效益特别突出的重大项目,实施“一事一议”动态支持。

2.“双创”人才“550”支持计划。围绕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契合度高,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的人才来我市创业。建立“暨阳英才”创业人才培育库,给予入库企业最高10万元初创扶持资金;经评审入选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给予个人项目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资金、300平方米创业启动场地和100万元贷款贴息支持;给予团队项目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资金、500平方米创业启动场地和200万元贷款贴息支持。支持企业引进掌握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经评审入选创新领军人才(团队),给予个人项目最高100万元资助资金,给予团队项目最高500万元资助资金,其中资金支持中给予领军人才个人、领军团队成员的补贴不少于30%。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新引育创新型领军团队50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00名。

3.产业紧缺人才支持计划。围绕“345”现代产业体系,发布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支持企业按领域、按工种引育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每年评定一批优秀紧缺人才,给予每人每月最高5000元生活工作津贴,补贴期限两年。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向省级以上人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定向配给优秀紧缺人才名额,由企业自行分配。持续开展“教授专家柔性进企业”活动,按照企业实际支付教授专家薪酬的20%给予补贴,单个教授专家同一年度最高不超过1万元,单个企业同一年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到“十四五”期末,与本市合作高等院校累计达100家以上,新增柔性合作教授专家5000名。

4.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聚焦青年才俊,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服务江阴、扎根江阴,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中坚力量。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的入选比例。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内首次来澄就业创业并在外租房的,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分别给予每年最高2.4万元、1.5万元、1万元租房补贴,补贴期限两年。对首次来澄就业创业并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户口由外地转入我市的优秀青年人才,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生活补贴。属于江阴籍回澄的就业创业优秀青年人才,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分别给予5万元、3.5万元、2万元学费补贴。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合作,建立高校引才工作联络站,聘请校园招聘大使,给予最高5万元工作经费支持。鼓励本市企业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成功引进毕业两年内首次来澄就业的,分别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给予企业1万元/人、5000元/人、3000元/人引才补贴;支持我市重点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对来澄实习的优秀青年大学生给予基地1000元/人实习补贴。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新引进青年人才8万名以上。

5.先进技能人才支持计划。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产业急需技能人才,加大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力度,支持职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经认定给予最高50万元建设补贴。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育力度,对初次来澄就业的高级技师、技师,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一次性落户补贴,在澄培训并取证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分别给予3000元、2500元、2000元取证补贴,上述补贴中人才属于紧缺型工种的,提高30%补贴标准。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主阵地作用,对经培养并留澄就业的,按比例给予一定奖励。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4万名以上。

6.本土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弘扬“乡贤”文化,充分支持“乡贤”在江阴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实行分类、分层、分级管理和联系服务;给予申报人才项目特别支持,放宽来澄时间、年龄、学历等条件限制。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家”领航计划,定期遴选并组织优秀科技企业家参加定制化集中培训,培育形成一支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家队伍。

二、突出载体支撑,建设更高标准的创新创业平台

7.建设霞客湾科学城高端人才集聚区。加快引进国家级大科学中心(实验室)、国内顶尖高校院所、知名科创孵化平台等一批人才科创载体落户,给予“一事一议”专项支持。围绕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产业,搭建对外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对各类创新主体举办的各类论坛、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给予最高200万元的经费支持。科学规划霞客湾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布局,加快推进国际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国际学校、国际医疗中心等硬件配套建设,推行国内外人才引进“直通车”模式。

8.大力引进名校名院名所名企。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来我市建立独立法人合办大学、分校、特色校区、研究生院等教学机构,经认定给予最高1亿元专项经费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在我市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合作方和各板块投入情况,对引领或促进我市重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经评审给予最高1亿元跟奖跟补。

9.支持社会化科创载体建设。优化全市科创载体布局,大力招引国际国内知名孵化器、加速器、技术转移机构等有影响力的机构平台来我市建立合作载体,按建设规模给予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对招引人才项目、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跟奖跟补。加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建设,鼓励各类服务机构实体入驻,经评审对入驻机构给予最高20万元启动经费和每年最高50万元引才引项补贴。

三、突出用才主体,实施更具活力的人才引育机制

10.实施引才“合伙人”计划。扩大招才引智朋友圈,在海内外社团组织、知名风投创投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科技载体平台等各类引才机构和历届科技镇长团成员、杰出乡贤、高层次领军人才中聘任一批“引才合伙人”,开展社会化招才引智绩效奖励,对组织全职引进国内或发达国家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的,按“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引进人才入选国家、省、无锡市级人才计划或工程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11.实施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对我市年薪收入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万元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按其工资薪金所得对江阴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给予奖励,每人每年最高200万元。对企业三年内引进并连续在岗任职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的,根据人才科技贡献和企业效能情况,确定一批人才引进示范企业,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12.优化人才引育评定方式。突出市场认可和用人主体评价,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人才评价条件限制,对特别优秀的创业人才、企业薪酬待遇较高的创新人才,在“暨阳英才”项目申报中取消年龄、来澄时间、学历学位等条件限制。推进评审制和认定制结合,对在澄培育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省、无锡创业领军人才项目的高层次人才,经审核直接列入为“暨阳英才计划”予以支持。在我市组织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中,经评审特别优秀的创业项目,落户后可直接入选“暨阳英才计划”予以支持。

13.加大重点人才工程争取力度。激发企业人才培养积极性,对自主培育入选重点人才工程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进入路演答辩、现场考察等环节的企业,给予最高3万元的工作补贴。每年评选一批企业优秀人才工作者,在健康疗休养等人才礼遇方面予以支持。

14.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设立人才科创天使投资基金,对落地的人才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融资支持,对获得社会风投的人才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跟投支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对人才企业开展“人才贷”“人才保”等业务,对出险贷款给予最高80%的政策性风险补偿。

四、突出人才为先,营造更具温情的人才生活环境

15.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推进人才领域“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引进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服务品牌,推进档案信息登记、人才引进登记备案、人才落户、人才居住证办理等事项“一件事”线上、线下分类联办。发挥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全面铺开人才分类认定工作,按人才分类层次提供相应人才礼遇服务。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形式积极拓展人才礼遇内容,提升人才礼遇水平和人才服务效能。

16.强化高品质生活服务保障。提供人才安居保障,加快人才租赁房建设,支持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公寓建设,确保“十四五”期末全市范围可提供人才公寓超5000套。提供优质医疗保障,对高层次人才在市属重点医疗机构就医实行绿色通道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健康体检、疗休养活动。提供子女入学保障,推进中小学国际合作办学和国际学校建设,满足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需求,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申请在江阴市范围内公办学校就读,经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可自主择校;高中阶段由市外学校转入的,通过能力水平测试后安排同类学校就读。

17.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重点人才“一人一档”制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加强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人才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健全人才荣誉制度和激励体系,优先推荐成绩卓著、贡献突出的人才作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与我市此前出台的政策有重复、交叉的,或者同一事项涉及多项奖励的,按照“从新、从优、从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

本意见具体应用问题解释工作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商市委组织部承担,相关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技术支持:江苏领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